| 温州日报 | 科技点亮康复之路温州 “AI+助残” 书写惠民温暖篇章 | ||||
|
||||
10月26日,《温州日报》刊发文章《科技点亮康复之路温州 “AI+助残” 书写惠民温暖篇章》。全文如下: 在科技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今年以来,温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紧紧围绕“人工智能+助残强城”战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助残”的多元化场景应用,通过精准引育、协同创新、资源集聚,推动一批前沿科技助残项目从概念创意走向实质性落地,多个科技助残项目显著提升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参与感,书写了科技赋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温暖篇章。 精准布局 构建科技助残新生态 面对科技助残这片蓝海,市残联展现出强烈的前瞻性与主动性。今年年初,市残联瞄准科技助残领域头部企业与高成长性项目,组建工作专班赴深圳、杭州、常州等康复产业高地,密集走访华大基因、科大讯飞、强脑科技等20余家科技创新企业,通过深入研发中心和生产一线,精准掌握技术动态与合作需求,为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其中,智能仿生假肢项目成果尤为亮眼。通过创新“财政支持+社会募捐”模式,筹集了1100万元资金,为220名残疾人适配智能仿生假肢。该项目不仅是前沿科技的集中应用,更是科技惠民的直接体现。 独行快,众行远。市残联强化与温州市卫健委、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等部门和高校的协同联动,与10家重点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搭建“政-校-企-医”四位一体创新平台。致力于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加速临床验证、培养专业人才,目前已形成强大合力。在这一框架下,涵盖视觉重建芯片、人工耳蜗、脑机接口等7大领域的10家企业来温签约,展现温州科技助残产业的吸引力。 为给企业提供更优发展环境,市残联还积极打造创新孵化平台,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 200 万元建设“康复谷”,提供研发到产业化全链条服务。同时推动“脑机接口推广应用项目”落户数安港、“助盲出行设备研发推广项目”落户眼谷,优化本地产业布局,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成果丰硕 科技赋能见实效 扎实的工作推进,结出了累累硕果。2025 年,温州“人工智能+科技助残”工作实现了从“播种”到“开花”的关键跨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重大项目集中落地,产业集聚态势初显。由温州市政府牵头组织的“人工智能+科技助残”项目对接会成功举办,与暖芯迦、强脑科技、旭芬科技、诺尔康、瞳芯宇路、华大基因、钱璟康复、中国药谷等 9家前沿科技企业完成了深入洽谈,并做好了集中签约准备。市残联联合市卫健委、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精心打造的8个“AI+科技助残”重点项目,已成功入选市政府2025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名单,标志着这批创新项目获得官方认可,即将进入快速落地实施阶段。与这些企业的合作框架协议已顺利完成多轮意见征求,为构建坚实的产学研用合作基础奠定了基础。 前沿技术深度应用,康复体验全面升级。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取得突破,依托自主研发的干电极传感器,成功解决传统脑电采集依赖导电膏、操作复杂等问题,实现设备便捷化、实用化。支持意念控制的智能仿生手、仿生腿,以及脑机接口智能安睡仪、孤独症干预系统等,在医疗康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惠民专项成效显著,科技温度触手可及。“智能仿生假肢适配”作为“人工智能+科技助残”最直接的应用之一,已取得实质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已完成 194名残疾人的精准取模工作,适配工作正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展。该款仿生假肢将彻底改变传统假肢在重量、舒适度与控制方式上的局限。通过多传感器实时捕捉用户运动意图,融合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现步态的自适应调节,智能识别坡道、楼梯、障碍等多种复杂路况,并具备防摔倒功能,极大提升了使用者的行动自由与安全保障。 凝聚合力 共践科技助残《温州倡议》 去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科技点亮康复之光”科技助残论坛上发布了《温州倡议》,为温州科技助残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该倡议明确提出,要履行使命担当,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保障体系,运用科技工具帮助残疾人改善功能障碍,创造平等的康复机会;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学家与企业家跨界融合,围绕全生命周期构建创新链,突破康复领域关键“卡脖子”技术,研发更优质便捷的康复产品;要持续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创新服务模式,深化康复医疗与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的融合;要积极促进产业发展,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新企业、催生新业态,推动康复产业链协同发展;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打造良好的人才培育生态。 根据倡议精神,温州正积极推动组建“康复科技创新共同体”,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组建“康复产业发展协作体”,构建全链条产业发展新路径;组建“康复人才支持联合体”,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科技助残事业提供坚实支撑。 温州实践表明,科技助残需要系统性制度创新打通“研发—应用—服务”闭环。政策协同是前提,需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合力;市场参与是关键,通过“民企研发+公益基金”降低技术成本;文化认同是根基,消除“技术歧视”与“数字排斥”。为此,温州创新构建“政策驱动—需求牵引—产业协同—文化培育”四维路径,建立“基础补贴+商业保险”支付模式,打造本土化辅具研发转化机制,为全国提供了可推广的区域实践范式。 展望未来 开启科技助残新征程 成果属于过去,奋斗创造未来。10月26日至27日召开的“2025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科技助残论坛”备受期待。这场论坛不仅是展示温州前期科技助残工作成果的华丽舞台,更是汇聚全球智慧、进一步扩大合作、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平台。各界嘉宾共聚温州,共同探讨科技助残的前沿趋势,见证更多创新项目的签约与启动,推动科技助残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科技的魅力在于它拥有的无限潜力,而科技助残的价值在于它蕴含的深刻人文关怀。温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围绕“人工智能+助残强城”目标,持续深化科技与康复的融合,优化产业生态,推动更多智能辅具、先进康复设备、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在温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助力每一位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抱生活、点亮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梦想。 从解决出行难题的“助盲出行设备研发与推广项目”,到重建听力的“人工耳蜗技术研发项目”,从致力于早期发现的“孤独症群体筛查设备技术研发及推广项目”,再到挑战视觉重建的“视觉重建脑机接口研发及推广项目”……温州科技助残的版图正在迅速扩展,覆盖了预防、筛查、诊断、康复、融入社会的全链条,切实将新兴科技用于造福残疾人群体。 科技赋能康复之路,温情护航携手同行。温州,正以科技为帆、以关爱为舟,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航程中,破浪前行,绘就一幅科技赋能、残健融合的动人画卷。 来源:温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