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残联关于精准康复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 |||||||||||||||||||||||||||||||||||||||||||||||||||||||||||||||||||||||||||||||||||||||||||||||||||||||||||||||||||||||||||||||||||||||||||||||||||||||||||||||||||||||||||||||||||||||||||||||||||||||||||||||||||||||||||||||||||||||||||||||||||||||||||||||||||||||||||||||||||||||||||||||||||
|
|||||||||||||||||||||||||||||||||||||||||||||||||||||||||||||||||||||||||||||||||||||||||||||||||||||||||||||||||||||||||||||||||||||||||||||||||||||||||||||||||||||||||||||||||||||||||||||||||||||||||||||||||||||||||||||||||||||||||||||||||||||||||||||||||||||||||||||||||||||||||||||||||||
残疾人精准康复是指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精准化"的康复服务,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使残疾人融入社会。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全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实现残疾人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为了掌握我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总体情况,进一步推进精准康复工作,从年初开始,对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1 泰顺县残联精准康复工作基本情况 1.1泰顺县残疾人基本情况及康复需求 泰顺县总面积1761.5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包括12镇7乡,人口36万多。截止2018年9月,持证残疾人数为7713人,其中肢体残疾1846人,占入库残疾人总数的23.9%,在残疾人总数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听力残疾1116人,智力残疾835人,精神残疾675人,多重残疾504人,视力残疾399人,言语残疾83人。见表1。根据2018年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目前我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为2478人。不同类别残疾人在康复需求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中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最高,占总需求量的48.11%,其次是精神残疾人,占16.61%,言语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排末位。见表2。
1.2泰顺县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现状 1.2.1康复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我县残疾人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康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泰顺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于2013年7月县编委批准设立,为泰顺县残联下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心由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综合康复三个部分组成。①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于2015年5月正式开班,2018年列入市级定点儿童康复机构,是我市唯一的公办自闭症、智障儿童康复机构。儿童康复中心的正式运行,为我县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减轻了我县受训儿童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②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于2015年底建成,主要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的展示、咨询、配发以及免费维修等服务,现已为2687人提供各项辅具适配服务。中心同时设置残疾人生活无障碍体验区,残疾人家庭可通过参观、体验,定制适合自己的无障碍设施。根据残疾人家庭实际情况,现已为380户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进家庭服务,从而实现残疾人居家生活无障碍,更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③残疾人综合康复室于2017年开放,配备有齐全的康复器具,每周一至周五向残疾人免费开放,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 1.2.2康复服务项目逐年增多,康复工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为实现残疾人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我县不断深化残疾人康复工作,完善康复服务机制。自我县开展康复工作以来,从单一的开展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到现在的精准康复服务(见表3),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不断推进,工作成绩显著,截止今年9年我县康复服务率达99.96%。自2012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050多万元,累记开展各项康复服务15465人次。见表4。①全面实施助听助明助行项目,其中白内障复明手术884例、助视器验配59人、助听器验配1135人、假肢装配97人、髋或膝关节置换手术补助6人,同时为1534名残疾人提供轮椅、助行器、腋拐、盲杖等辅助器具的免费配发。②开展实施儿童康复服务与补贴制度,为我县277名0-6周岁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孤独症等残疾儿童提供基本康复训练扶持。不断加大残疾儿童康复补贴扶持力度,康复训练补贴从每人每年1.2万元提高至每人每年2.4万元。③实施无障碍设施进家庭项目工程,为我县655名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设施配发及无障碍家庭坏境改造。④2016年出台《关于做好贫困精神残疾人服用基本抗精神病药物费用全额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已有529名残疾人享受免费服药,实现全县所有持证贫困精神残疾人服用基本抗精神病药物费用全额保障。⑤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扩大康复项目进医保政策,现已将徒手平衡功能检查等13项医疗康复项目列入我县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⑥落实残疾儿童、精神残疾人和“三瘫一截”等成年重度残疾人纳入基层责任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现已将4343名残疾人纳入基层责任医生签约服务范围。
2 泰顺县残联精准康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虽然在残疾人康复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2.1残疾人康复意识不强 残疾人及其家庭由于受到经济、文化知识、社会观念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对康复这个概念的认知程度非常有限,更不了解康复与到医院看病有什么不同。有的残疾人觉得康复没必要,不如救济更现实。有的对自身的康复积极性不高,消极绝望。 2.2 康复项目医疗保障不足 根据浙江省人社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调整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的通知》文件,现已将徒手平衡功能检查等13项医疗康复项目列入我县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康复是一长期、持续的过程,而实际操作中,对康复治疗支付期限做了限定,一个疾病过程的康复治疗支付原则上不超过90天。还有许多医疗康复项目没有纳入报销范围,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不高,与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2.3 社区康复力量薄弱 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发展对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我县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社区康复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目前我县仅有2家省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站,而实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乡镇基层卫生院并未设立专门的康复科室,虽然有备配一些康复设备,但由于没有残疾人康复人员进行使用和利用都被闲置,甚至有的设备因为长久没有使用而损坏。社区康复服务专业人才匮乏,康复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其他工作人员是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主要力量,这些机构的医生大多都承担着比较繁重的社区卫生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承担社区老人、儿童、慢病患病等群体的服务,人员紧张矛盾日益突出。 2.4 康复专业人才不足 我县康复服务人员主要由残联的工作人员、康复机构医生、技师以及部分专业康复工作者构成,康复服务人员的基本工作是为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等。目前我县开展康复服务专业工作人员大多集中在县级医院,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缺乏康复专业人员,社区康复技术人员以全科医生兼职为主,从业人员队伍整体层次不高。虽然我县从2014年开始,陆续选送县医院、社区医院医师及康复技术人员赴省市参加康复技术培训,选送康复管理人员、康复业务人员参加康复业务及管理培训,但是依然无法满足残疾人对于专业康复人才和服务的需求。同时由于乡镇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多数乡镇康复协调员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康复培训,康复业务不熟悉。 2.5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我县目前在辅助器具的配置上基本上可以达到保障日常生活的水平,为残疾人提供的辅助器具以经济性和普适性为标准进行配置,满足不了残疾人对于个性化服务和更高质量的水平的要求。辅助器具配置水平低,缺乏个性化辅具适配需求。以轮椅为例,对于具有轮椅使用活动能力的功能障碍者而言,轮椅是其白天一刻也离不开的座驾。轮椅具有很强的可调性和可适应性,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通过康复评估,可定制不同尺寸和功能的轮椅。而目前我县配发的轮椅多以铝合金软座轮椅为主,批量配发,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实际配发中并为考虑到残疾人的个性化适配需求。 3 泰顺县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建设和对策 3.1 加大康复理念宣传力度,提高康复服务认识。 加大康复工作宣传力度,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意识和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的共识。一是加大康复服务知识宣传力度,促进康复知识普及。残疾人通过学习康复知识,掌握基本康复技能,可以帮助残疾人更好的实现身心康复和重返社会。因此要加大对康复知识的宣传,不断拓展宣传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保障康复服务事业的的顺利进行。其次,要不断丰富康复知识宣传的方式,定期邀请专家在社区开展康复知识普及讲座,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参与的残疾人,社区可以通过入户教育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康复知识和康复指导。最后,要加强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与康复工作人员的沟通与联系,从而提高残疾人及其残疾人的康复知识水平,为残疾治疗、训练及预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康复服务科学理念宣传,改进社会康复观念。大力宣传康复理念,使人们对康复有一个全新的概念和理解,从而为残疾人回归社会营造良好的条件和舆论氛围。残疾人自身也应树立正确的康复意识,康复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政府社会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更重要的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配合。通过各类媒体和传播渠道,帮助社会普通人和残疾人深入了解康复的内涵,比如可以设立康复服务宣传周,根据康复领域设立不同的宣传主题,使人们从各个侧面更好的了解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加深对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认识。三是发挥心理康复的作用,帮助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对残疾人在残疾发生后面临的各种困惑和障碍给予心理疏导,从而提升残疾人的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残疾人更好的实现身心的康复。在对我县残疾人的调查中发现,许多残疾人表示当残疾降临到自己身上时,很长一段时间内自身都无法接受眼前事实,个人的心理状态相当低迷,甚至会对参与社会生活产生惧怕和厌恶心理,而且残疾给自身带来的心理压力一直伴随着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同时为其配置专业的心理康复工作者,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心理康复辅导。还可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为残疾人开展心理咨询和指导,普及心理康复知识,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对残疾人实施心理疏导。 3.2 加大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救助力度。 着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大医保覆盖范围。一是延长医保对康复治疗支付期限。康复是需要长时间持续性的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建议适当延长康复治疗支付期限。二是适当提高残疾人医保报销比例。考虑到残疾人医疗费用较高和承担能力较低,医保报销范围无法涵盖所有的康复项目和全部康复过程所发生的费用,因此,对残疾人(尤其是重度残疾人)提高一定医保报销比例较为可行。还可考虑建立残疾人康复医疗费用医疗救助制度,对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自付的部分按一定比例报销,相关经费从医疗救助资金中予以安排。 3.3 加强社区康复建设,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发展。 一是加强残联系统与卫生部门的合作与交流。残联和卫生部门相互配合,建立和完善互通信息、协调工作的机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不断推进社区康复站建设,建立符合社区康复示范站达标验收标准的社区康复站点,并确保配备必要的康复设备和专业康复服务人员。积极争取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范畴,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发展。二是提高社区康复治疗及训练水平。在保证资金供给的前提下,要不断改进社区康复的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康复训练和恢复器材,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设施,满足各类残疾人的康复治疗及康复训练需求。要加强社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加强以专业康复内容为主导的培训工作,提高现有社区康复工作队伍的素质。选送社区康复人员到医院的康复科进修学习,加强其康复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以优越条件政策吸引康复专业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服务,充实现有社区康复医生队伍并发挥“传、帮、带”作用。 3.4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 完善康复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一是提高辅助器具配置水平,满足残疾人个性化服务需求。积极发挥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功能,不断完善辅助器具服务体系。优化辅助器具人才资源配置,开展辅助器具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并积极承担辅助器具配置、评估确认和公益性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项目,确保辅助器具事业的良性发展。同时,需要充分了解我县各类残疾人的辅助器具需求,有针对性的为各类残疾人免费发放基本的辅助器具,并对残疾人辅助器具的使用和配置进行专业化的指导。最后,为了满足不同残疾人对于辅助器具的个性化需求,还需要在辅助器具服务的配套服务上下功夫。针对各类残疾人对于的辅助器具的特殊服务要求,开展辅助器具定(改)制服务,残疾人安装辅助器具对居家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要为残疾人进行便利性改造,并为残疾人提供居家辅具组合适配服务等。同时要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的跟踪服务,为残疾人辅助器具的使用提供后续的维修和保养等。二是提升康复服务专业化程度,培养康复服务专业人才。要保证高水平的的康复服务,就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服务人员,加强康复服务的建设还需要对康复服务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目前我县康复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专业背景和专业水平差异很大,现有的康复专业人才也存在着不足。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康复机构,针对各类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需求,开展康复培训班,培养康复服务专业人才,确保康复技术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方能上岗。同时还可以借用网络教育进行康复知识的普及,对在职的康复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出台合理的方案,对康复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水平给予保障,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我县康复服务事业中来,不断壮大康复服务的人才队伍。 4 结语 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残疾人补偿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残疾类型的多种性,康复过程的长期性,残疾人康复工作必然是一项细致、复杂、持续的工作;要有的放矢、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更要以十九大“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的精神为引领,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紧盯残疾人需求的目标,精确发力,精准服务,全面提升康复服务水平。 |
|||||||||||||||||||||||||||||||||||||||||||||||||||||||||||||||||||||||||||||||||||||||||||||||||||||||||||||||||||||||||||||||||||||||||||||||||||||||||||||||||||||||||||||||||||||||||||||||||||||||||||||||||||||||||||||||||||||||||||||||||||||||||||||||||||||||||||||||||||||||||||||||||||